北京大學巡禮

欣聞家鄉侄孫女被北大錄取,攻讀碩士,特以此文賀之

 北京大學巡禮

北京大學是當今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歷史上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等等重要運動的發源地,更是今天大多數中國學生與家長們最響往的一所學府,如此家喻戶曉的名校會有怎樣的校園呢?我非常好奇。

感謝劉俊民團長,趁「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與「中國作家協會」交流的機會,特別替我們安排了北大之行,使我終能見到自己心儀的北大。

北大的歷史

北大與中國近代史是分不開的。100年來在中國的歷史上,北大一而再再而三地扮演著改變歷史的重要角色,然而國家政局的動盪與不安也給北大帶來曲折複雜的命運。

。京師大學堂:1898年光緒皇帝在維新救亡的壓力下,下了「明定國是詔」,正式提出興辧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京師大學堂。」

。國立北京大學: 1912年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將「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任嚴復為校長。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起,北平(北京)、天津相繼淪陷,北京大學奉國民政府之命南遷,於1938年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聯合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國立北京大學:1945年抗戰勝利,西南聯大解散,次年,「國立北京大學」在北京復校。

。北京大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學收歸國有,「國立」兩字取消,「國立北京大學」改為「北京大學」。

燕園與莫菲

有人說在滿清末年的內憂外患中,義和團事件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它不僅直接導致了滿清的滅亡,更逼迫閉關自守的中國人改變思想,走向世界。

這打著「扶清滅洋」口號的義和團事件發生在19世紀末,是一場大規模的「排洋運動。」當時所有在華的西方人士都受到了牽連。其中包括傳教士與華人基督徒。事件以後,在華的基督教會就改變了傳教的重點。開始興建大學,從事教育。為了表現教會的親和力和減少中西文化的差距,這些大學的建造,一律採用中國式建築。

在這些教會大學之中,最有名的,當推位於北京的「燕京大學」。

1952年,中國教育當局基於「外藉人士不得在中國興辦學校」的新規定,將高等學院、與院系做了大幅度的調整。其中燕京大學的文法學院分給北大,理工歸清華,同時北大遷入燕京大學,「燕園」由是成為北大校園中的重要景觀。

燕京大學成立於1916年,由美國建築師亨利莫菲設計建造。莫菲畢業於耶魯大學建築系。他1914年到中國來時,義和團事件剛過,一些在華的基督教會開始大興土木,建造教會大學。莫菲正逢其盛,陸續在中國各地規劃設計了許多重要的教會大學,這些建築使莫菲成為當時中國建築界「古典復興思潮」的代表人物。

莫菲的古典復興建築風格,是一種中西合璧的風格,我相信在當時這種風格一定給人「洋裡洋氣」的感覺,但經過中西文化百年的碰撞融合與沉澱以後,莫菲所設計的燕園,現在看來竟是秀麗端莊、古意盎然。

北大的校園

北大的大門口有一對石獅子,有皇家氣派的紅色牌樓之上,高高的掛著紫藍色為底,金框圍繞的匾額,上面書有「北京大學」四個燙金大字。進入校園沿著人工湖「未名湖」走去,湖光塔影(博雅塔),綠柳垂䕃。湖岸邊,紅色的廊柱與中式的牆飾在青松翠柏之後,時隱時現,新古典的色彩,古色古香,婉約而含蓄。

據說「未名湖」的「未名」兩字,出自國學大師錢穆。燕園詩情畫意的湖水與典雅秀麗的林園,讓北大在原有的人文氣質之外,更孕育出一種獨特的「靈氣」。在《百科百度》上我看到在曾在北大流行的詩句「未名湖是個海洋,詩人都藏在水底,靈魂們若是一條魚,也會從水面躍起。」未名湖的詩人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義和團事件與接踵而至的八國聯軍,整個改變了中國。中國開始西化,作為時代先鋒的國立大學普遍地採用了西式建築,北大當然也不例外,現在北大校園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建築是西式的,擁有全亞洲最大、藏書量最豐富的北大圖書館(其中東舘由香港富商李嘉誠捐贈)是一幢蓋有中式屋頂的西式建築,為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而建的紀念堂,更是一座雄偉壯觀的歐式建築。

從滿清的一些親王王府,到清末民初的燕京大學,到現在雄偉壯觀的圖書館,與「百周年紀念堂」,北大的校園處處都是歷史。

我們到北大的當天,正好是開學的第一天,圖書館門口掛著紅色的橫幅:「得天下英才以育之,攬世上群書以傳承—熱烈歡迎2010級新同學」。我們參觀完畢離開北大時,已近五點,學生們正下課出來,人潮滿校園,從全國各地精選出來的「天下英才」正踏著前人的腳步向前邁進。

「我們今天東風桃李,用青春完成作業,我們明天巨木成林,讓中華震驚世界。燕園情。千千結 ,問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北大之歌((燕園情))」

「問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責任與榮耀,在歷史的長河中,北大人,一代又一代,繼往開來,任重而道遠。

註: 除了燕京大學,莫菲還設計規劃了長沙雅禮大學、福州協和大學、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廣東嶺南大學的部分建築以及清華學堂校園的整體規劃和四大建築的設計等等。

1928年莫菲也曾擔任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築顧問,主持制定了1929年南京的首都規劃,並設計了紫金山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與紀念堂和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大樓。他又與設計南京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堂兩大建築的中國建築師呂彥直,有很深的淵源:1918年李彥直在康乃爾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在紐約的莫菲建築師事務所工作。1921年呂彥直回國,短期在莫菲事務所的上海分所工作。

原載洛城文苑

百齡李教授養生八要則

百齡李兆萱教授生八要則:

教授百歲。我有幸曾獲得她的生八要則,現我抄錄如下,願與有緣人分享她的百秘訣。

養生八要則     (李兆萱教授)

人人希望活得長久還要活得健康,卻非人人得償所願,其中因素甚多;為先天的遺傳與後天的際遇等等。可是最重要的一點乃在個人的養生保健工作,做得夠不夠?做得好不好?任何人倘欲延遲老化,延年益壽,就非要善自珍攝不可,是以古往今來,不少專家學者,達官貴人,寫下了許多篇章,告誡人們如何追求健康而長生不老,兹轉錄張(群)秘書長一文如下:

1. 起得早

2. 睡得好

3. 七分飽

4. 常跑跑

5. 多笑笑

6. 莫煩惱

7. 天天忙

8. 永不老

養生八要者乃是融合前人所言老,擇其要者重新組合而成。雖無新意與創見,但蘊含著很多人的體驗和心得,如能切實遵行,定能活得好且又活到老。兹再將八要则抄録於後,以供參考。並祝諸位得到健康並享受健康,個個身強體壯,如松柏之長青,永不言老。

生八要則

(一)  生活要規律

1.起居有時  2.作息有序   3. 動靜有制  4. 勞逸有度

(二)飲食要控制

1. 定時進食  2.細嚼慢嚥  3. 營養足夠  4.還需均衡

(三)身體要多動

1.經常活動   2.量力而為  3. 清晨體操  4.傍晚步行

(四)頭腦要多用 

1.勤讀書報  2.增廣見聞   3. 悠遊藝海  4.培養興趣

(五) 胸襟要開朗 

1.知足常樂  2.有容乃大   3. 退一步想  4.多留餘地

(六). 心氣要平和

1.怡情養性  2.笑口常開   3.不可激動   4.更勿動怒

(七)  表裡要清潔

1.體內應清  2.體外宜潔   3.天天沐浴   4.日日通便

(八)守則要有恆1.養生在動    2.養心在靜   3. 持之以恆  4.效益無窮

李兆萱教授99壽宴

李兆萱教授99壽宴

1906年地牛翻身,美國三藩市發生了舉世震驚的7.8級大地震;臺灣嘉義縣民雄鄉也發生了7.1級大地震。1906年,也是女權萌芽開始,這一年,芬蘭開風氣之先,成為歐洲第一個賦予女子投票權的國家。

就在這一年的中國,一位新時代的女性,李兆萱教授誕生於江蘇南通。

李兆萱教授是位奇女子,他出生一個富裕家庭,遠在七八十年前一般中國人都不知「會計」為何物時,她就遠赴美國密西根大學修習「會計」。在密西根州遇見了當時讀教育的沈亦珍教授,婚後雙雙回國。育有二男,二女:沈中一,沈定一,李淮安,李明安。李教授思想先進,為了紀念視她如己出的二叔母,兩個女兒,從母姓。因叔母名安素。長女取名淮安,以懷念叔母之恩情。沈教授體諒愛妻之孝思,欣然應允。在百年前的中國,這種開明的想法與做法幾乎是聞所未聞的吧。

從美國回國後,李教授相夫教子,作育英才,教學,著書,和沈亦珍教授分別為臺灣的會計與英語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沈亦珍教授所編著的英文教科書是臺灣中學生的必讀,如今從臺灣來的人幾乎無人不知沈亦珍教授。

99年匆匆飛過,李教授在洛杉磯退休兒孫滿堂一門七教授,個個優秀。沈教授於1993年以94高齡辭世。現李教授一人獨居一幢宽敞整潔的兩層樓房(二公子沈定一住在同一街上)。她十分會安排自己的生活,雖至耄耋,耳聰目明,不但上下樓自如,還勤做運動,日日看書,看報紙,還特別喜歡請學生吃飯,學生也時時去看她,請她參加各種活動,她每週去教會參加團契,背誦經句,是教會中最受歡迎的長者。

李教授在臺大教初等會計二十四年,初等會計(簡稱初會)是台大商學系的必修。李教授在商學系把關,24年如一日,桃李滿天下,如今學生在臺灣執工商業之牛耳,尤其會計一門,代代相傳,連綿不斷。根據臺灣最近的一項民調,臺灣的會計系以臺灣大學的聲望最高,是全臺會計的龍頭。

李教授以教學嚴格著稱。 進入台大的莘莘學子,剛剛寒窗十數年,好不容易過五關斬六將。 擠進了臺灣大學的窄門,正想來個「春天不是讀書天」把書本往旁邊一扔,大玩特玩一番,馬上就有李兆萱,邢慕寰,兩大教授像是神荼,鬱壘兩門神在廟門口把關。兩位教授教學嚴謹,採用英文原文課本,逼得學生查英文字典,查得昏頭轉向,李教授的會計更叫人陷入迷魂陣中。借來貸去,一張公司行號的資產負債表(Balanced Sheet)一算再算,永不平衡,幸虧商學系的同學都能再接再厲,努力不懈,在八卦陣中,奮勇而出。日後出了不少CPA(會計師),會計博士,銀行總經理等。商學系學生靠會計為終身職業者人數極為可觀。

 所謂初等會計其實就是一種科學的記帳法。用雙向登録法(double entry)記帳,也就是每一筆金錢的收入和支出各在左右雙方登錄,左為借右為貸,如果記載正確,就會左右平衡(即借貸平衡)。用這種方法記帳,不但可以減少登録時的手誤,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帳目上的弊端。因此,對初學會計的人最大的錯誤,就是硬要將一般生活上的收支,強行用在會計觀念之上,因此借方貸方成為罹患「會計恐懼症」學生們的終身夢靨。

李教授對台大學生期望高,教學極嚴,每次上課「身著深色旗袍,頭髮一絲不苟地在腦後完挽成髻」(學生趙榆華的形容)腋下夾著正方形的皮包,準時上課,上課必點名。

每星期一下午會計助教,帶學生在在大禮堂做習題,一作四五小時。習題即多又難。第二題要用第一題的答案,第三題,要用第二題的答案等等,因果循迴,一有小錯,全盤皆錯。這個時候,同學之間爭相討論,借貨有聲。愁容滿面、苦海無邊,想不到因上會計課反而培養的出同學間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革命感情」。上實習課是最受人歡迎的人物,就是有幾位商職來的同學。他們的會計在商職打下基礎,算盤打得打得啪啪響,(當時還沒有電腦)。在一般「女中生」,「男中生」面前神氣得很。

當時,台大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僑生人數眾多,華僑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以港澳與東南亞為最多,其中成績優秀者大有人在,但也有許多僑生連聽國語看中文都十分費力,就因為僑生素質參差不齊,所以每次考試下來墊底的常是僑生,當時不明白為什麼本地生考上台大,千辛萬苦,而僑生程度良莠不分,一律照收。幾十年後,臺灣經濟起飛,在國際上飛黃騰達,成為「亞洲四小龍」。跨國貿易,天涯若比鄰,僑生遍佈世界各地,通風報信,攜手合作,對臺灣國際貿易的成功功不可沒,現在回想起來不能不佩服當年政府的魄力遠見。

壽宴2004年:

2004年,教授99歲,設宴美國洛杉磯環球影城希爾頓Universal Hilton大飯店,被請賓客多達250人。

李教授子孫滿堂,桃李滿天下,親朋好友,門生故舊,齊集一堂,喜氣洋洋,一同前來祝賀李教授99歲大壽。

在洛杉磯政府水電局擔任資訊中心主管的同學李玲玲,父親是李教授在北大預科的同學,她對李教授瞭解最深,由她發起李教授九九壽宴,臺大商學系前後同學一呼百應,從世界各地紛紛趕來,共襄盛舉,預定給台大同學130個席位一下子定光,雖然學生們希望羅漢請觀音,為老師祝壽,但李教授的四個子女堅持不允。

正如衆所周知,數十年來臺大商学系(及管理學院)在各行各業各領風騷,在籌備壽宴的過程中,同學們竟發現當今「臺灣之子」陳水扁總統也曾讀過臺大商學系一年,後來再重考進入法律系就讀。據說,陳總統是上過李教授的初等會計課的,至於陳總統是不是被李教授的初等會計嚇倒,而轉讀法律,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眾多學生之中,李教授最記得的一位學生是陳河東,記得他是因為他調皮,為了教授的壽宴李玲玲(1967),江大嘉(1971)和寇蕩平(1965)三位校友尋尋覓覓,終於把陳河東找到,他現在住在臺灣,擔任總統府資政, 三商集團董事長,此次他不克前來參加壽宴,他夫人許昌惠(也是商學系學生)代表致辭,並帶來陳河東的申明:「謠傳他初等會計被當掉的消息是不正確的,他得了60分!」李教授的分數以「低」著稱,據李教授的女兒李明安透露,李教授打分是開方乘10。例如36分,開放方是6在再× 10等於60分,雖然教授網開一面儘量讓學生過關,一班三分之一被擋掉需要補考的故事,時有所聞,所以陳河東當年能考60分,應該是不錯的了。

短劇(李教授的初等會計課)

就是因為李教授上課極為嚴肅,李教授的初等會計課,幾乎沒什麼輕鬆場面,要以喜劇的方式來重現當年的情景是不可能的。畢竟商學系人才濟濟,校友趙榆華(1965)把李教授的初等會計課以「課前、講課、考試、考前、考中、考後」六個單元變編成一個短劇,趙榆華從未變編過劇本,這次她不採「樣板戲」的腳本,巧妙地以形形色色的學生組合,把當年李教授的初等會計一課誇大渲染,以爆笑方式,表現出來。劇中妙語如珠,亦莊亦諧,相當不容易。

劇中演員都是李教授當年的學生,例如演「省中女生」的是來自北一女的高材生黃玉瑛。演僑生的是馬來西亞的僑生譚繼城,他們都是自己演自己,演來 特別傳神,江大嘉的夫婿周祖涵,手拿算盤,啪拉啪拉,神氣活現的代表商校生(臺北商職,台中商職畢業生)十分討喜。

最特別的是林淑媛演演「作弊生演演」,張壽華演「補考生」,他們原是商學系的高材生,卻把補考生與作弊 生演得活龍活現,由於他們的表演,把全劇穿插得活潑生動。事實上李教授的會計課,補考生比比皆是,作弊生則 無。因為在考場中,防範極為森嚴,考場學生的座位都經過精心安排,不但國際貿易,會計銀行,工商管理三組要錯開排位,每排之間還空一行以防作弊,助教在考埸中來回巡走,考場中鴉雀無聲,考會計有如聯考,緊張之外還是緊張。

全劇最重要的當然是飾演李教授人選,為了這個角色李玲玲煞費苦心,最後找到湯銘皓同學飾演,她本人並不酷似李教授,但化妝上臺,梳髻,穿旗袍,就把李教授「教學認真」的「貌嚴心慈」的風采演了出來,尤其她最後一句臺詞:「我是用心良苦,恨鐵不成鋼啊!」叫人聽了,不能不動容。

因為學生們是「兵演兵」,完全沒有演戲經驗,來自李教授故鄉江蘇南通的青年才俊穆曉澄,就被請來擔任義務導演。他在美國華納影視公司工作,不但有豐富的影劇經驗,也是黎錦揚教授自傳「躍登百老匯」一書之譯者,有了他的指導,「業餘藝人」也都有了專業的味道了。

慶生會主持人李恕成(1967)幽默風趣,逗著壽星不斷地哈哈大笑,他的妙語: 「大家看到李教授都不相信,她已經99高齡了,但一看他的學生李恕成,連牙齒都掉光了,就不得不信了」聽得人人捧腹,事實上,李恕成「頭髮仍有三兩根。齒牙好像沒有缺。」

幸福的公式

學生代表簡鴻基(Bristol  Myers臺灣部門董事長);陳有智(美國數家銀行總裁)李玲玲、廖敏聰(三菱公司顧問);劉斌(長青書局老闆,代表復旦大學),「好牧者教會月齡團契」團長,許引經等人都被邀上「憶往思今」,讓我們聽到許多李教授默默行善的好人好事,就連我這個平淡無奇的學生也受到百歲老師的精神感召。

我和李教授極有緣分,李教授在洛杉磯退休,我不但求得她的長壽秘訣,更驚訝的發現,99歲的李教授,她雍容華貴,豁達睿智,思想清晰,記憶驚人,李教授除了養生有道之外,在婚姻,家庭,與事業上也同樣的幸福美滿。

四十多年前我讀會計一竅不通,四十年後,常見李教授,我一向不通的會計,竟豁然大通。原來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也有一張資產負債表。李教授99歲的資產負債表上婚姻,家庭,事業,健康,長壽,各項處處平衡,樣樣美滿。以我的研究,這都是因為李教授對人處事,也用「有借就有貸,借貸要平衡」的初等會計原理,由是我野人獻曝,把李教授的幸福之道,用會計原理,寫成公式以打油詩的方式,獻給世上所有的有緣人,希望人人和李教授一樣,有一張幸福美滿的資產負債表。


幸福的公式

初等會計壹零壹

教授課裡有玄機

家庭事業與健康

借來貸去費思量

只要借貸能平衡

就是最完美的資產負債表一張

人 生幸福有公式

會計教授好榜樣

福如東海…壽比天長…

1)廖敏聰同學(1958)代表「全球臺大早期同學(1950到1960)會長宋慶慶向李兆萱教授贈送獎牌。

原載《李兆萱教授<百齡紀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