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鄉節物詩:春節杭郡習俗

【前言:摘自清吳存楷之《江鄉節物詩》。吳存楷,錢塘人,嘉慶十年乙丑(1805)進士,係我母之五世祖。此書目前被美國11所大學、加拿大 UBC、香港大學圖書館與德國 The Bavarian State Library in Munica 州立圖書館所收藏。大部份解析由我查字典盡力翻譯,不對之處,敬請包涵。張棠】

門礟

 杭俗度歳門之啟閉,以爆竹除夜封門,必至元旦始開,索債人來無敢叩戶者。

日麗銅舗際曉開

春聲一道走轟雷

笑看白板雙扉好

昨夜居然避債台

臘八粥

 亦名七宝粥,本僧家齋供,今則居室者亦為之矣。

 雙弓學得僧廚法

瓦缽分盛和蔗胎

莫笑今年榛栗少

記曾畫粥斷齋來

 丐者至臘月下旬塗粉墨於靣,跳踉 (跳動) 街市以索錢米,謂之跳竈王,或即戴記季冬大儺之遺意與。

借名司命作鄉儺 (司命:神名。儺:古時之迎神驅疫。)

不醉其如屢舞傞 (傞:音梭。傞傞:醉後起舞的樣子)

粉墨當場供笑罵

只誇囊底得錢多

竈糖

 醉司命日 (灶神日) 皆以糖祀竈,或分染五色售之。

春餳著色爛如霞 (餳:音形,麥芽糖)

清供還斟玉乳茶

不用黃羊重媚竈

知君一楪已膠牙

善富轎

 善富竹檠 (古時有腳的器皿) 名貫以箸,於祀竈時焚之,為竈神之輿,亦土俗之可笑者。

 插箸燒燈燄未殘

不須龍蹻躡仙壇 (龍蹻,道教飛行術之一)

天街一路咿啞過

列宿還應帶笑看 (列宿:眾星宿,特指二十八星宿)

花元寶

 剪紙為銀,繪以彩色,市人多懸之,為來年獲利之兆。

幾笏朱提費翦裁 (笏:音戶。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手所執之板子)

芻銀只合付泉台 (芻:音除。粗陋的。泉台墳墓、墓穴)

偶然換得新花様

也乞人閒利市來

門神

 門神一年一易,杭俗亦然,搢紳之族多不用之。

盱目掀髯慣辟邪 (盱:音虛。張開眼睛向上看)

除書新換記年華

笑君只是春來燕

盡入尋常百姓家

金團

 作粉粢(原為次食一字)度歳,和以瓜瓤蒸食之,因其形色之似,名之曰金團。

 蒸透銀泥輭勝(帛系)

丹瓤和入味逾鮮

從今始覺人情好( 杜詩粔籹作人情)

論餠黃金不值錢

註:「粔籹」古代的一種食品。以蜜和米麵,搓成細條,組之成束,扭作環形,用油煎熟,猶今之撒子。

隔年飯

 除夕貯飯置果餌於上,元旦食之,特取有餘之意耳。

 紅銀粒飽貯都籃  (都籃:木竹籃,多為竹籃)

一洗空廚轑釜慙 (轑釜:用勺刮鍋。慙:音殘,羞愧)

飯甕好將如願祝

明年耕食要餘三

壓歳錢

 兒童度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红(線)置之卧所曰壓歲錢。

百十錢穿綵綫長

分來枕角自收藏

商量爆竹餳簫價 (餳:音形,麥芽糖。餳簫:賣麥芽糖小販吹的小簫子)

添得嬌兒一夜忙

歲燭

 燭之大者可通夕除夜然(燃)之,為守歲計。

蠟炬傳紅映碧紗

相邀守歲阿鹹家

饒君點盡光明燭

難挽今宵赴壑蛇

註:蘇軾〈守歲〉:「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赴壑蛇:歲月之流逝如赴壑的蛇,一去不返。

封門甘蔗

 除夕封門束甘蔗樹之門側,蓋取漸入佳境之意耳。

蔗竿矗立守蓬門

老境須甜直到根

笑殺貧家無筦鑰 (筦鑰:管鎖)

竟勞丞相作司閽 (甘蔗丞相亦兒童戲具名)

鼠飯

 杭俗以除夕為鼠聚娶婦,必置飯牀下以飼之,而插花其上。

香飯同牢合拜嘉

無牙何必盡無家

今宵禮鼠真忙甚

到處歡迎入穴車

 除夜祀竈曰接竈,言竈神自天上歸來也。

迎神薪突正衣冠

竈馬紛紛乍解鞍

來復只須占七日

笑他人説上天難

吉利

除夜以朱橘、荔枝置枕旁,歳朝取食之,呼之曰吉利,音相近也。

閩荔乾紅鄧橘黃

深宵酒醒試偷嘗

聼郎枕畔朦朧語

新歲還君大吉祥

吳存楷端午節習俗詩

吳存楷端午節習俗詩四首

轉自吳存楷之著作《江鄉節物詩》。吳存楷,清錢塘人,嘉慶十年乙丑 (1805) 進士,係我母之五世祖。


雄黃袋

製繡袋絕小貯雄黃繫之衣上,謂可辟邪穢。

石榴花底繡工忙
夾帶功收藥石良
贈我定知囊可括
從來口不設雌黃

五毒扇

小兒午日用之扇上畫蛇虎之屬,數必以五。

寫成蟲豸拂輕紈
酖毒誰知敬宴安
吮血磨牙看不見
世間只有畫人難

端陽符

道家于午日送符必署天師二字,以見其神受者,皆答以錢米。

研將朱墨任鴉塗
春蚓秋蛇認得無
但乞人施五斗米(五斗米教即張道陵所祖)
全家飽食仗靈符

註:「鴉」之原文為「亞鳥」一字

旱龍船

飾小船如競渡形,為午日兒童戲具。

雕龍餘伎熟操刀
奮鬣初無水半篙
奪慣錦標今已嬾 (同懶字)
不甘咫尺借波濤

祖先的詩集:《江鄉節物詩》

在杭州吳宅祖屋

祖先的詩集:《江鄉節物詩》

《江鄉節物詩》是清吳存楷所著。吳存楷字端父,號縵雲,嘉慶十年乙丑 (1805) 進士,善隸書,著有《硯壽堂詩鈔》,是我母親的第五代先祖。

我母親浙江杭州人,是「錢塘吳氏」後裔。吳氏家族原是徽商,明萬曆年間來杭定居。自遷杭後,子孫科舉順利,代代舉人,家族遂由商轉儒,以詩文傳家。後傳至第八世存楷,振棫兩兄弟,在嘉慶年間先後榮登進士之榜,然兄弟兩人官運懸殊,哥哥存楷官至當塗縣令,而弟弟振棫則為雲貴總督。

滿清末年,戰亂頻仍,吳氏子孫在戰亂中遷徙流離,散居各處,祖先著作多有遺失。就連吳氏家譜也在文化大革命中毀損無存,幸賴我母堂兄,當時年近八十的吳廷瑜老先生,就記憶所及,寫下兄弟兩房的簡明家譜。

我就靠這份簡明家譜,與無遠弗屆的網際網絡,從網上看到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了先祖吳存楷的《江鄉節物詩》。在詩集前言中,作者說這些詩文是他老年閒來無事之作。他的侄孫吳慶坻 (字子修,光緒十二年進士,吳振棫之孫),在跋中對這本《江鄉節物詩》的出版作了簡短說明:

「先伯祖當塗君嘗有江鄉節物之詠…..先伯祖學博行絜,低顏麤官,連蹇失職佗傺,以老遺詩,刊成毀(按:原文係「火尾」一字)於庚辛之亂,從兄子厚薄宦楚北,方謀重雕,丁丈斯舉,其亦導之初桄,發此潛曜也乎。」

因原著毀於庚辛之亂 (八國聯軍),這本詩集是光緒八年春中,泉唐丁氏(丁丈)的重刻本。跋中的「從兄子厚」,是存楷老人之孫,應是我母親的曾祖父。我六世祖工於詩,拙於政,一生官運蹇滯,大概是他「學博行絜」的個性所使然吧!

此詩集以七言詩的形式記述清嘉慶年間杭郡過年過節的一些風俗。以時間推算,這些詩文寫於兩百年前,但他老人家詩中所描繪的杭郡民俗,至今依然新鮮有趣,當今在網上引述《江鄉節物詩》詩文的人數也依然可觀。詩中所言風俗,如老鼠娶婦過年;端午小孩用雄黃水蘸額以避邪防五毒、大門貼道家符咒以保平安;中秋乞巧求一家團圓等等習俗,在我兒時還常聽到外婆和母親講述。

〈壓歲錢〉是詩集中我最喜歡的一首:

兒童度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紅(線)置之卧所,曰壓歲錢。
百十錢穿綵綫長,分來枕角自收藏
商量爆竹餳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餳 (音「形」) 是麥芽糖,餳簫是賣麥芽糖小販吹的小竹簫。從壓歲錢的描寫,老人家對兒孫的嬌寵與疼愛躍然紙上,幾個小鬼頭拿到銅錢後左盤右算,要買糖買爆竹的一點小小心思,也被描繪得活靈活現。作為後代的我,想到詩中形容的幾個頑皮小兒後來都長大成人,成了我的祖先,這種時空交錯的感受實在太神奇了。

佳節當前,思親憶祖,我在網上讀到這本詩集時,不禁想到在戰亂中飄落外鄉,最後終老臺灣的母親。她若地下有知,一定會為《江鄉節物詩》的被美國哈佛、史坦佛、康乃爾等大學圖書館收藏而喜而傲。尤其哈佛大學還將詩集放在網上,人人可上網閱讀,這些讀者之中包括身居海外,對祖先詩文一無所知的我和弟弟。由是我趁羊年春節,就我之所知,補充說明,寫成此文,獻給母親,作為我春節期間對母親的思念,與對祖先的敬意。